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二战史研究之新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始于何时

2005年05月09日 14:48

  只有真史才能醒世。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日渐深入的二战史研究能不断地从新的角度警醒当今世界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战斗最为惨烈、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60年来,人们一直在探求这场战争爆发的起因,人类为什么未能防止和避免这场浩劫?而看似强大的战争发动者法西斯国家为什么最终败北?当今世界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消除战争威胁、维护和平?为回答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底起始于何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是我国二战史研究中较早引起关注和争鸣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经史学界和有关方面多年研讨,但至今仍未能形成共识。其主要学术观点有五:1、“1931年说”;2、“1937年说”;3、“1939年说”;4、“1940年说”;5、“过程说”。最近军事科学院军事部世界军事史研究室出版的五卷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采取了“九一八”揭开序幕、大战在东西方两个战场先后爆发的观点: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为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大战在亚洲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标志着大战在欧洲的爆发,颇具新意。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否就是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战争,这在中国二战史学界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从德波战争到苏德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一般称“大战初期”),战争属于什么性质,半个多世纪来,围绕此问题争论激烈,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大战初期属于反法西斯战争;2、认为德波战争爆发到1940年4至6月,为帝国主义战争,以后为反法西斯战争;3、认为大战初期属于帝国主义战争;4、认为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开始,二战才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此前均程度不同地属于帝国主义战争阶段。

  3、关于法西斯主义研究有哪些新突破

  国际学术界关于法西斯主义的研究由来已久,把法西斯主义和法西斯运动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际范围的一种历史社会现象,在其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政纲核心、基本特征、主要类型、阶级关系、内部派别、运动性质、扩张本性、外交政策以及内部极权体制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中国史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把法西斯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朱庭光等学者著文论述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以及法西斯政权在德、意、日三国的确立,揭示了德意日法西斯实行极权主义国家体制的特点以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密切关系。他主编的《法西斯新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了种种法西斯主义现象,并揭示了隐蔽于其后的法西斯主义本质。该书针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法西斯主义的主要争论,对有关法西斯主义的一连串问题给予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回答,对若干现象作出了新的解释,反映了我国二战史学工作者在法西斯主义研究中达到的新水平。

  4、关于战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学者们认为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战前,由于英、法、美对德的绥靖政策和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互不信任,战前建立联盟的努力付诸东流。1942年1月1日,包括美、苏、英、中四大国在内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了空前广泛的联合与合作,对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联盟大国之间的矛盾极其复杂,美英与苏联之间不仅有着现实国家利益的潜在冲突,更存在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深刻分歧。世界大战迫使美英与苏联联合,共同打击法西斯,但这并不等于大国间矛盾的消除。联盟建立之后,在共同的作战过程中,三大国就第二战场的开辟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因此,战时的国际关系也是学者们近年研究的热点,中国学者关注较多的是中国的战时对外关系及大国之间的关系。

  5、怎样看待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抵抗运动不只是发生在被占领国国内,同时也发生在法西斯集团国家中,所有这些国家一切社会力量所进行的反对法西斯占领者及其帮凶的、推翻法西斯统治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本土和国外的、公开的和秘密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斗争,都属于抵抗运动。但中国学者不同意西方某些学者在德国抵抗运动问题上的观点,即把德国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反希特勒的谋杀活动视为抵抗运动。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反对派只是对希特勒个人的具体做法而不是对第三帝国的侵略政策感到不满,只是要推翻希特勒的“元首”政治,绝不是为了彻底反对德国法西斯对别国人民的奴役和统治,也绝不是为了建立德国的真正民主制度。因此,这仅仅是德国法西斯统治集团上层分子之间的权力争斗。

  6、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贬低与抹煞

  中国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不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并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使之无法集中兵力“北进”苏联,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与此同时,中国战场抵制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并迫使日本处于陆海两面作战的困境,大大减轻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等盟国的压力,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并取得胜利,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支援了同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从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坚持长久抗战,沉重地打击了绥靖主义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扩大。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任何贬低与抹煞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7、关于日本对华战略与中国抗日战略

  有的学者对日本侵华战略问题专门作了探讨,指出:在第一阶段,即从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6日,日本的侵华战略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鲸吞东北,袭击上海,蚕食华北,建立征服全中国的战略基地;第二阶段,即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中国军队主力,占据重要城市,迫使中国屈服。第三阶段,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9月2日败降,日本的战略方针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占据的有利态势,迅速消灭美英荷在远东的根据地,确保自存自卫,促使中国政府屈服,同德意合作先迫使英国屈服,再努力使美国丧失战斗意志,从而与美国达成妥协,结束战争。有的学者对二战中中国战场国民党军的战略方针及其演变进行了探讨,指出:1.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序战阶段(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的战略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2.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底国民党军第一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战略上坚持全面抗日,持久作战,在战役战斗中均采取节节抵御的作战方针;3.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前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2月8日,即国民党军第二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既抗日又反共。4.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1941年12月至1944年11月底,即国民党军第三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坚持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继续消极抗战,保存实力,以维护其独裁统治。5.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12月至1945年9月,即国民党军第四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抢夺抗战胜利成果,强占战略要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是:1.实行联盟外交战略,力促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2.实行“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的外交战略,努力争取一切可能的外援;3.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坚持反对外来干涉;4.奉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战略,大力发展对外交往,打破封锁,扩大影响,争取友谊;5.立足抗战,放眼战后,为战后中国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

 
编辑:闻育旻】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